汕尾

[切换城市 广州 ]
汕尾裕丰地产 > 资讯
楼市资讯市场行情,热点追踪
更多
  • 经济内循环下房价会跌吗?经济内循环下房地产走势分析

    近日,刘副总理首次在陆家嘴论坛中提出“经济内循环”概念,未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将形成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相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众所周知,影响房地产业的主要因素是政策、经济大环境、市场需求和通胀等。经济内循环对房价有影响吗?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内循环作为一项重要导向性政策势必对市场产生全局性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我们改革开放的大局和方向。而近期许多媒体对此发表了内循环下房价要跌、必须下跌和必然下跌的论断,应当说内循环下的经济和地产走向是个很重要的方向性问题,对此作出错误预判,小则影响个人和暴光家庭投入,大则影响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成败,有必要作一科学论断。经济内循环下房价要跌?果真如此吗?今天裕丰网给你不一样的观点,希望刷新你的认知。 第一,什么是经济内循环?     一直以来,国内经济发展依靠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三驾马车驱动,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们成为全球贸易中出口量最大的国家,是“世界工厂”。       然而,新冠疫情的冲击之下,一方面西方世界“警惕”中国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打压中国;另一方面世界经济陷入泥沼,消费需求锐减,两方面因素叠加,我国进出口遭受严重打击。     如此背景之下,进出口靠不住了,经济内循环成为国家给当前经济发展开出的“药方”。就是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要重点依靠国内消费来提振经济。     我们先要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年为什么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一直起不来?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居民收入的增长慢于GDP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速度;2、国有企业利润不分红,资源性收益、垄断性收益并没有全民共享;3、房价、医疗、教育费用增长过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中低收入居民负担太重。     因此,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精准脱贫,是解决头两条问题的主要手段。对于楼市而言,遏制房价增长过快,也是解决消费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为经济以内循环为主,也就是最终要依赖消费和内需市场来拉动经济,这需要对土地财政制度进行改革,放弃土地财政制度,转向房地产税;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转向以个人所得制度为主;进出口贸易大致平衡,放开外汇管制资金自由出入,不再以大基建来拉动经济发展,不再进行大拆迁;放弃国企垄断地位,培育民营经济;明晰产权、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些说的都没错且有理,问题是现实可能比这要复杂的多,不仅需要过程而且需要分寸、力度、方法和区别对待,而且这可能是理想中的目标,现实必定是现实……   第二,楼市未来如何走?     笔者总结了一下当下预测经济内循环下房地产和房价的要跌的文章,其核心观点如下:不把房价打压下去,中国就无法启动消费,无法启动消费因此也就无法运转内循环。     基于此而得出结论:高房价是内循环的拦路虎,因此房价一定会跌。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而且最近好多媒体还在陆续发布类似的观点,因为关系到对未来特别是对房价的预判,笔者再次提醒应当引起学者和普通老百姓的警觉,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对于内循环下可能出现的房价后果要做好分析和预判 !     内循环下房价要跌应跌必跌。 初看起来,这个观点既占据道德制高点,又好像非常有理有据,我们这代人实在被高房价害的不轻!     在讨论之前,针对这个观点,先得纠正其中一个普遍式的经济学常识错误:在一个经济体中,内需式消费不仅包括个人端的消费,也包括企业端消费和政府端消费。那么咱们就从这三端消费来讲一下房价与内循环之间的辩证关系。        A,房企上涨过快,当然会压制个人端消费,但是房价下跌,也会抑制个人端消费。     对于个人端的消费来说,房价需一分为二地辩证看待,切忌一刀切式的肯定或否定。     首先,房价上涨过快,楼市必成老百姓资金的吸血鬼,从而抑制了非房地产端的个人消费。从这个角度来看,要启动经济内循环,释放消费者购买力迫在眉睫,而控制高房价成为题中之意,成为政府部门施策重点。     由此得出结论:为了经济内循环,提振消费成为首要目标,因此,未来房价暴涨的可能性不大,任何城市都不可能挑战“房住不炒”的底线。     其次,房产已是中国老百姓资产配置的最大类产品,因此房价下跌,必会导致老百姓资产缩水和家庭收入预期下降,从而抑制消费,让老百姓更不敢花钱。      央行课题组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为96.0%。从家庭总资产来看,住房+商铺等房产合计占比接近7成。     一个占据家庭资产端近七成的房产,一旦房价下跌,必会让老百姓的预期变差,从而压缩消费欲望。     在老百姓的消费激发中,预期比黄金更重要。一个月收入5000元的人,如果明年的月收入是7000元,他可能就敢规划家庭旅游之事了。相反,同样一个人,某一天其月收入是三万元,而下一年的月收入预期是二万元,他可能就取消家庭旅游计划了。     B,内循环之下,如果房价下跌,必会引发房产投资下降,进而引发一系列产业的收缩,这与内循环下稳经济和稳就业的讲政治并不相符。     从企业端消费的角度来说,房地产才是当下中国GDP中最大的内需产业。    房地产牵涉行业甚广,与20多个产业有直接关系,共涉及上下游50多个行业,如钢材、家装、家电、建筑、水泥等。     简单举例说,有人曾统计过,中国房地产业每减少100万平方米建筑量,就会影响30万人的就业,减少钢材需求2万吨,减少门窗需求8万套,减少2万套左右的卫生洁具需求。     有机构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房地产行业本身及产业链对我国GDP影响占比超30%,其中前者房地产行业本身影响占比约11%,后者房地产行业链合计影响占比超 20%(直接影响占比 10%+间接影响占比估算超 10%)。     也就是说,房价的下跌引发的房地产投资的下跌,一方面,这会引发房地产产业链上大量就业者的失业,从而影响个人端的消费。另一方面,这会引发房地产产业链上大量企业端的产品需求下降,比如房地产投资额下降,必会导致钢材、水泥、家电等的需求下降。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与经济下滑之下央府的稳就业和稳经济的要求不符。     C,内循环下,为了稳经济和稳就业,政府必然加大花钱投资,而政府所花的钱从何而来?至少在中短期内,土地财政这个洗脚布难以扔掉。     经济下滑压力之下,对于政府端来说,存在两大挑战:一方面,为了稳经济,必须加大政府投资,比如基建投资等,另一方面,政府收入面临增速下降甚至收入下降的压力。     一方面,政府要多花钱,另一方面,政府的收入面临下降压力,那么,政府花钱的钱从何而来?     有两条可能路径选项:印钞和增收。     先说下增收这条路径,卖地几乎是经济下滑之下政府唯一可做的增收项。实际上在上半年,政府就在这么干。     入不敷出之下,政府在设法增收,而最大的增收项就是卖地。上半年全国各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129亿元,同比增长5.2%。     如果房价趋势性下跌,那么这个增收项游戏就会越来越玩不下去,比如近期,媒体传言,上半年卖地最狠的杭州,超3.5万元的楼盘预售证不批,很快地,杭州政府予以了坚决地否定。否定得那么及时,那么得义无反顾。此处不知是否应该有掌声?     现实永远比理想要残酷得多。     除了增收之外,政府还有另一条路径,那就是印钞。     事实上,缺钱之下,政府也在这么干:在中国,预计全年M2增速将升至11%左右,而GDP增速将降至3%,货币也将超发约10%,创下2009年以来的新高。     而货币超发与房价下跌,中长期恰恰是相悖的。     D,经济下滑之下,政府的收支压力正越来越大,而土地是政府借债的最大抵押物。如果这个抵押物不断贬值,首先扛不住的是政府。     在中国,市场上总有一些伪逻辑在大行其道,比如“资本家是邪恶的”、“某些国家对我们的‘亡我之心不死’”以及今天的“房价与内循环是冲突的”等。     回到开篇,当前的房地产调控也符合这个论断,各地房产调控政策依旧严格,前段时间的房地产市场工作部署会上再三强调: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经济脱钩房地产、坚持三稳战略。如果由此认为房价要跌却是曲解了政策制定者的本意,因为三个坚持中还有后两个坚持经济脱钩房地产、坚持三稳战略。其实我们现在没法做到经济脱钩房地产,也就是说房价下跌不是选项,当前的主要办法是坚持三稳战略。这三个坚持是有顺序有逻辑有所指的,其背后也是有考量的,决不是一句房价跌和升这么简单。     而且,中央也并不想直接把楼市送入寒冬,政策的目标是控制房产炒作,对于房价的理性上涨,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房地产是个还好的尿壶,有问题就提出来还是很管用的。对待房地产最好政策还是稳,因为我们没有推倒旧秩序重来的勇气。在稳房价大格调下,在政策调控的大背景之下,接下来各地房价难免会出现分化,不同城市经济潜力不同,房价的未来就不同,各大城市到了真正比拼底层刚需购买力比拼城市价值的时候了。  内容免责声明文章来源:房产大象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查看详情
  • 焦点丨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23个月回落 这释放了一个不寻常信号

    中房报记者 高拯坤|北京报道房地产的“吸金”能力削弱了。据7月31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上半年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投入了两个方面,分别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与之对应的是,房地产贷款已连续23个月回落。这不仅意味着贷款中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实体经济,也释放了新的信号。业内专家认为,这表明当前“房住不炒”的政策并未因全球疫情之下的政策扩张趋势而放松,也是从源头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和中央去杠杆的体现。近几年,开发商对于市场愈发谨慎,商品房开发投资规模不断降低。受调控政策的影响,很多购房需要被压抑,部分城市要警惕出现供需危机。━━━━贷款流向实体经济,房地产不再“吸金”房地产贷款增速连续23个月回落,贷款都去哪了?7月31日,央行发布2020年二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上半年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具体来看,上半年贷款主要投入了两个方面,分别是企事业单位贷款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前者上半年增加了9.16万亿,同比多增2.88万亿,后者上半年共增加2.43万亿元,同比多增9372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占比最多,工业制造业是其投入的主要方向,普惠金融贷款则主要面向今年经济比较困难的企业和个人。要注意的是,虽然贷款投入量增加了,但房地产贷款反而增速放缓。报告显示,2020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4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1%,低于各项贷款增速0.1个百分点,比上季末低0.8个百分点,连续23个月回落;上半年增加2.9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4.7%,比上年全年水平低9.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1.97万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比上季末低1.1个百分点。其中,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4.72万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上季末低1.4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季末低0.2个百分点。房贷增速回落的同时,住户经营性贷款则在加速增长。2020年二季度末,本外币住户贷款余额58.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季末高0.3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3.55万亿元,同比少增2041亿元。本外币住户经营性贷款余额12.56万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比上季末高2.9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多增4562亿元。住户消费性贷款余额46.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上季末低0.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少增6602亿元。总体来看,上半年投放的12万亿贷款中绝大多数都流向了实体经济,房地产拿钱的能力正在逐渐被削弱,实体经济的“吸金体质”越来越明显。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称:“房贷增速继续放缓,说明房地产市场降温带来了一定冲击,进而影响贷款规模和增速。房贷占比在下降,说明资金更多地流入到实体经济,房地产方面依然采取了比较好的资金利用方式。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都有增速放缓的可能,下半年是否反弹也面临变数。” ━━━━一个不寻常的信号疫情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退,在国内外利率持续下降和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向外界释放了新的信号。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系副主任、副教授郭宏宇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重点关注的各类贷款中唯有房地产贷款增速持续回落,这显然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和次贷危机之后的贷款投向相比,这一信号格外明显。具体来看,同样是面临全球性冲击,在《2009年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中,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的描述是“明显加快”,与当前的“持续回落”明显相反。郭宏宇认为,这表明当前“房住不炒”的政策并未因全球疫情之下的政策扩张趋势而放松,进而夯实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政策预期,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不会因外部冲击而改变。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增速下降最为显著,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则仍然较高,在统计几个大类中仅低于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增速。郭宏宇认为,这是从源头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结果,同样意味着对房地产的调控并没有放松“住”的属性。在此之外,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中房智库研究院执行院长柴铎表示,“央行数据背后实际上是反映了近几年中央去杠杆意图。”近几年,受宏观经济形势和中央强调降风险、去杠杆,以及房地产自身发展周期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一直在不断地下滑,贷款余额增速也在下滑。从市场表现上来看,虽然个人住房贷款没有出现大幅度萎缩,但开发商对于市场愈发谨慎,且国家在保障性住房上不断地补民生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商品房开发投资增速有替代作用。柴铎认为,“总体上目前市场的风险是可控的,总的杠杆不断地降低,是符合国家意图的。”虽然总体向好,但是柴铎也特别强调,近几年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屡禁不止,如果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居民在住房上的杠杆率实际上下降并不明显。此外,受调控政策的影响,很多购房需要被压抑,一些库存较低、新开工面积较少、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明显下降的城市一定要注意供需问题。对于后续房地产贷款的政策走向,严跃进预计政策会略有收紧,至少7月份金融政策风向是有所变化的,依旧要严控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这是开发商、金融企业和个人购房者都需要注意的风险。 内容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中房报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查看详情
  • 焦点丨一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全新思考: 国内大循环下要这么干

    秦佳丽 中房报记者 刘亚丨北京报道 伴随“后疫时代”到来,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内循环主力军”身份凸显,如何锤炼内功、把握全新供需关系?有待开启一场全新的行业集体思考。 7月31日,一场围绕“品牌强国 行业中坚 战疫先锋 2020中国房地产品牌大会”在京召开,大会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房地产网、中房报新媒体、中房智库主办。会上,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社委会主任栗文忠,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德信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方静,广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光勇,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中国房地产报社副社长肖勇等汇聚一堂,探讨房企成为“国内循环主力军”道路上品牌构筑之道。 在几位业界专家看来,伴随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房地产市场是链接国内大循环关键环节,始终旺盛的城镇住房需求之下,有赖政府调整住房土地供应结构。房地产企业在迎来“第二春”的同时,也要学会从产品竞争演变成品牌竞争,贴合全新商业模式从“流量”到“留量”。  ━━━━栗文忠:修正错误智慧换代,房地产业是国内大循环主力军 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社委会主任 栗文忠“房地产行业要在人们美好生活中发挥应用价值,在中国大发展中发挥价值。”致辞中,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社委会主任栗文忠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在他看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国经济的一道分水岭,加速了房地产行业从短缺时代向精耕细作时代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一定要明白房地产市场是链接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能够起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作用,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繁荣,发挥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思考的同时,栗文忠也因身处房地产行业而感到自豪和动容。他坦言,今年以来非常多的工地停工、售楼处和中介门店关闭,房地产行业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可以说每一家企业都面临着生存之路上新关卡。但即便是困难重重,房地产行业也一直在与“疫情”赛跑,有将近200家房企累计捐赠金额超过26亿元。从捐资捐物到免租减租,他们各尽其能,默默驰援,成为全民抗“疫”队伍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 正是这些行动,使得房地产企业乃至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品牌价值进一步彰显,这是饶有意义的一件事。在栗文忠眼中,品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既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也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更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对行业品牌锻造寄语厚望的他谈到:“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希望中国房地产品牌企业,能在大变革中守住使命、继往开来,创造新的辉煌与价值。”━━━━孟晓苏:增加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发展都市群 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 孟晓苏 此次会上,原国家房改课题组组长、中房集团理事长、汇力基金董事长孟晓苏,一如既往地强调房地产在国内大循环之中的关键作用。 在他看来,基于居民始终旺盛的住房需求,我们需要把握中国国情,认清房价长期上涨趋势。近30年新房均价年均增长10.5%,政府没有必要背负完不成的“降低房价”目标。据介绍,房价上涨有助于家庭财富的增值。根据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在中国家庭总资产中,房产占比59.1%,负债率仅9.1%。我国96%的城镇居民拥有产权房,平均每个家庭拥有1.5套住房。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这时候的房价上涨能带给绝大多数人财富尊严。他进一步指出,房价走势要从几个层来看:“短期看供求,中期看地价,长期看发钞”。现在楼市供求关系已经紧张,各个城市的地价也在上涨阶段,而由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成为最大的发钞国之一,但CPI上涨还不算厉害,原因在于大量货币因资产价格上涨而消融,这些资产包括房地产。总体来说,楼市增量交易为主时,房价上涨趋势强劲,只有待到存量交易为主时,房价才又涨有跌。 “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提出了‘推动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我非常赞成这个观点,因为我向来呼吁要扩大城市群和都市圈,走出单一的香港供地模式。”孟晓苏表示,“建议政府走出供地误区,增加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发展都市群。”   ━━━━李光斗:经济内循环让房地产行业迎来第二春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 李光斗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李光斗此次重点探讨了如何“说好中国房地产的品牌故事”和“疫后经济学”。 李光斗表示,经济繁荣的时候实现增长是非常容易的,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如何实现逆势的增长,这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当下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提出经济内循环,经济内循环会让这几个方面的行业迎来第二春。 一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经济内循环将使国内的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在线支付、电商平台等领域,从此不再怕“狼来了”。比如,百度、微信、微博等都专注于国内市场;电商平台方面,浙江省的GDP能够在疫后的经济总量和增量上遥遥领先,其实跟阿里巴巴的贡献分不开。 二是与刚需有关的行业,包括餐饮、食品、养猪、种菜。人要吃饭,车要加油,都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三是国内教育,高校扩张面临没有学生可招,但是我们现在每年160万海外留学生,很大一部分都要回归到国内;四是监控安防,位置定位,5G的建设。 五是房地产行业,它是疫后经济中一个非常大的重要支柱。房地产行业怎么能够挺起腰板?李光斗建议,要做好品牌战略,要创造人类的美好生活,让大家住的很舒服:“房地产行业营销话术十分发达,但品牌战略十分缺失。对行业来说,不仅要有自己的营销部门,每一家公司都要有自己的品牌部门,有自己的品牌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消费者买的不仅仅是房子,要有超出利润之上的追求,要让的企业目的要神圣化。”  ━━━━方静:品牌正开启从“流量”到“留量”的变化 德信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 方静 在德信地产集团常务副总裁方静看来,品牌的本质就是企业的专属烙印。 “最近几年,房地产企业比以往更注重品牌,甚至是不惜花费大力气去做品牌的梳理和构建。这是因为成千上万的商品都挤在一个通道里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市场已经从产品竞争演变成了品牌竞争”方静如此表示。 在她看来,房地产开发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从区域化到地域化,随着规模的扩张,企业品牌必然建立在更广泛和更有深度的全国一盘棋战略上。 与此同时,客户自我意识的增强也在倒逼企业改变,在品牌塑造上从以往的理念灌输,变成让客户自主感受,换成流行的描述,就是从“流量”到“留量”的变化。 据介绍,这半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因疫情发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充斥着“云模式”,德信地产也做了云购房尝试,两个小时的直播带货6.7亿元,超出了预估。这让集团意识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商业模式,能够让品牌的操作逻辑发生大的改变,比如,随着客户粉丝粘性、数字化创新、个性化企业IP等概念的出现,让品牌有了新的内涵。  ━━━━刘光勇: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才能够赢得客户和市场 广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刘光勇广汇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刘光勇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参与了论坛,分享了自己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感受。 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指出:“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刘光勇表示,在这一时期,对地产行业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企业必须要把更多的精力聚焦稳经营、强质量、树品牌上,才能夯实根基。在质量锻造和精细化运作方面,广汇物流的实操案例其实表现在多个方面。 据介绍,一是建立标准规范的产品体系、作业流程和基建平台,大力推行BIM技术等,提升了施工质量,也加快了工程进度;二是全面搭建的数字化施工管理平台,对在建项目实行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三是全面实现第三方机制,邀请行业领先的专业机构进行明察暗访,对工程质量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与评估,把问题和隐患解决在现场。刘光勇强调:“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坚持质量第一,才能够赢得客户和市场。”  ━━━━毛大庆:城市更新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化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 城市更新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毛大庆认为是城市化,当城市化达到60%之后,还有10%-20的增长空间,这些人他们支撑新消费、新购买的意愿已经远远不如原来的人强烈,这批人未必每个人到这来都要买住宅,但是他可能需要租房子,他可能是年轻人,他可能是“95后”“00后”,他们更加喜欢新消费,更加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空间体验。这些人要的城市,他们要的是更新以后的城市,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原来产品的城市,这里面为我们城市再建设提出非常有意思的思考点。 疫情前最火爆的品类,不是联合办公,不是公寓,又是一个空间服务商,空间品类的服务商,也不是健身房。宠物。宠物服务,宠物服务是一个大市场。这就代表新生市场,为什么今天这个这么受追捧,因为今天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因为不生孩子的人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大家愿意养宠物?因为要陪伴,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养宠物,因为有钱成的,生活质量要提高,需要心理安慰。所以精神消费高于物质消费的时代,也是促进城市更新的时代。 ━━━━《2020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榜》 内容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中国房地产报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查看详情

下载裕丰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 随时查看新房源 了解更多

关注裕丰公众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查看裕丰地产企业信息 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15 裕丰地产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12078563号  粤ICP备2020128948号-1